E政广场首页
│
强国论坛
│
深入讨论
│
建议回复
访谈
|
网摘
│
辩论
│
聊吧
│
人民社区
│
博客
│
微博
│
网络日报
>>
E政广场
>>建议细览
编号:
建议10389号
建议主题:
建议国家制订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
建议类别:
民生类
建议人:
太阳007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提交时间:
2011-03-02 20:12:14
内容:
鉴于现在城市商品房价太高,保障性经济适用房又不能满足工薪阶层退休职工的住房需要,现仍有不少城镇退休职工一辈子的积蓄也买不起商品房,一辈子窝居在陈旧的老小房子内。建议国家制订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以解决这部份人的养老住房后顾之忧。
附养老论坛:
社保养老,我们能靠的住吗?
时下,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低碳就是高房价了,大家都认识到高房价正在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还有一个高房价带来的问题没有被重视,那就是我们明天的口粮从何而来?我们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会说,我交了社保,退休后自然有退休金。那么,我们将来领到的退休金真的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搞清我们今后能从社保领取多少养老金。
养老金如何领取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此前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之后,老百姓的养老金储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基本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跟个人养老账户没有关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从个人养老账户中提取的,所以这次调整让很多人的个人养老账户少了很大一笔来源,而这笔相当于月工资3%的养老金原本是由单位为我们缴存的。
通常将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3种,这次调整对3类职工影响有所不同。
老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之前退休的职工。目前采用的仍是“老办法”,即按照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中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情况较复杂,其养老金采用过渡性办法计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很多人而言,过渡性养老金甚至是其养老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这部分中人影响也微乎其微。
对于那些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而言,其境况和新人相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所占比重很小。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减少显然也会使这部分中人未来的养老金缩水。
新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的这次调整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新人都是目前35岁以下的中青年,正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下面重点介绍新人的养老金领取方式。
了解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现行政策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工资的8%)+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很明显,现行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工资的3%)减去了,而利息部分目前在实际中还未看到。
缴费比例 分为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即进入个人账户,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为300%)的8%缴纳。单位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政策调整前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现行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金账户空账问题。
养老金账户空账 1997年之前,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都是由企业或国家来负责,1997年前退休的人员以及1997年前已经工作的人员,他们1997年前的个人账户并没有任何积累,是一个空账户。而目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中,全部是1997前退休的或是1997年前参加工作退休的。社保为他们支付的退休金从何而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缺口,即所谓的养老金账户的空账问题。
新人养老金领取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数/100),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缴费工资累计额的8%/(平均预期寿命一退休年龄)×12月。
小李在苏州市区工作,2009年时30岁,按计划60岁退休,缴费15年,他在未来15年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5000元。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苏州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为36090元,平均每月3007元,假设未来30年苏州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那么30年后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7300元。假设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可计算得出他领取的养老金为:(7300+5000),2×(15/100)+5000×12×15×8%/[(80-60)×12]=1222.5元。
再来看看高房价如何挤占了我们未来的养老金。如果小李在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成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的社保政策与其他地方不同)工作,从他的社保就能很明显的看出这种危害了。园区社保政策规定,一个公积金账户包含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3项,企业和员工各按月工资缴纳22%,合计44%进入这个账户。如果员工在园区买房,可提取其中的36%用于还贷。公积金比例看似较高,但在高房价背景下,职工只能把公积金账户中的大部分都用于还贷。由于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在一个账户里,到退休时会发现,账户里几乎没什么养老金。园区还规定,员工退休时,账户里必须有11万元才能按月领退休金,否则要么把账户里的钱退还给职工,然后终止社保;要么自己补足11万元。在房价重压之下,只要选择用公积金还贷,大部分钱就会被榨掉,基本没有人能够在退休时还能存下11万元的最低标准。
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
未来的退休生活支出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基本生活费;普通医疗保健费用,指的是一般的门急诊费用、药费以及一些保健品、营养品的支出;大病医疗费用;休闲,旅游,爱好,其他大额支出(换房、换车、子孙婚嫁、移民、家人急用等)。
按目前的物价水平估计,不包括交际应酬等开支,小李个人基本生活费约为1 000元/月。如果现在退休,平均每年至少要在普通的医疗保健上花1000元;按现在的医疗收费情况,若要得了一个大病,至少要花10万元;退休后想要四处走走,完成自己的心愿和爱好,休闲一项上每年至少要花5000元,10年下来也要5万元;其他大额支出是最花钱的项目,一套房子不可能住一辈子,一辆车也不可能开一生,在这些项目上至少要准备20万元。
假定平均每年的通胀率为3%,那么30年后当小李退休时,物价至少是现在的2.4倍。下表为计算出的小李退休后的生活花费。
A和B是属于必须保证的刚性支出,所以在退休时,必须保证养老金能够支付此项支出。但如此低的要求,靠社保提供的养老金能做到吗?上面已经算过,小李在退休时仅能从社保中获得1222.5元/月,合14670元/年,距离最基本的养老需求(31 200元/年)还有16530元/年的缺口。即便不考虑未来20年(60岁~80岁)的通胀,其基本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6530 x 20=330600元。若再加上其他几项不确定的开支,缺口将达到117万元。
养老解决之道
要解决这么高的养老缺口就必须在退休前做好理财。养老理财应量力而行。如一味追求稳健,全部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小李必须在退休前每年投入一大笔钱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普通白领将无法承受,即使勉强支持,也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但如果为了追求高收益,全部用高风险的投资型品种来理财,不言而喻,其风险也大大超出多数人的承受范围。笔者的建议是,养老需求,必须尽早规划。着手越早,准备就会越充分,将来的保障也就会越高。就养老需求而言分两个层次:一是低层次的基本养老需求。对基本养老需求的缺口,可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来积累,使利息收入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口;另一个是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即改善型养老需求。对改善型养老需求和面对退休后不确定的养老支出,可以及早提前规划,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来满足。
建议: 建议国家制订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
鉴于现在城市商品房价太高,保障性经济适用房又不能满足工薪阶层退休职工的住房需要,现仍有不少城镇退休职工一辈子的积蓄也买不起商品房,一辈子窝居在陈旧的老小房子内。建议国家制订有关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以解决这部份人的养老住房后顾之忧
附养老论坛:
社保养老,我们能靠的住吗?
时下,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低碳就是高房价了,大家都认识到高房价正在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还有一个高房价带来的问题没有被重视,那就是我们明天的口粮从何而来?我们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会说,我交了社保,退休后自然有退休金。那么,我们将来领到的退休金真的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搞清我们今后能从社保领取多少养老金。
养老金如何领取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此前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之后,老百姓的养老金储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基本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跟个人养老账户没有关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从个人养老账户中提取的,所以这次调整让很多人的个人养老账户少了很大一笔来源,而这笔相当于月工资3%的养老金原本是由单位为我们缴存的。
通常将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3种,这次调整对3类职工影响有所不同。
老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之前退休的职工。目前采用的仍是“老办法”,即按照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中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情况较复杂,其养老金采用过渡性办法计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很多人而言,过渡性养老金甚至是其养老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这部分中人影响也微乎其微。
对于那些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而言,其境况和新人相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所占比重很小。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减少显然也会使这部分中人未来的养老金缩水。
新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的这次调整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新人都是目前35岁以下的中青年,正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下面重点介绍新人的养老金领取方式。
了解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现行政策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工资的8%)+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很明显,现行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工资的3%)减去了,而利息部分目前在实际中还未看到。
缴费比例 分为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即进入个人账户,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为300%)的8%缴纳。单位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政策调整前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现行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金账户空账问题。
养老金账户空账 1997年之前,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都是由企业或国家来负责,1997年前退休的人员以及1997年前已经工作的人员,他们1997年前的个人账户并没有任何积累,是一个空账户。而目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中,全部是1997前退休的或是1997年前参加工作退休的。社保为他们支付的退休金从何而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缺口,即所谓的养老金账户的空账问题。
新人养老金领取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数/100),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缴费工资累计额的8%/(平均预期寿命一退休年龄)×12月。
小李在苏州市区工作,2009年时30岁,按计划60岁退休,缴费15年,他在未来15年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5000元。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苏州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为36090元,平均每月3007元,假设未来30年苏州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那么30年后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7300元。假设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可计算得出他领取的养老金为:(7300+5000),2×(15/100)+5000×12×15×8%/[(80-60)×12]=1222.5元。
再来看看高房价如何挤占了我们未来的养老金。如果小李在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成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的社保政策与其他地方不同)工作,从他的社保就能很明显的看出这种危害了。园区社保政策规定,一个公积金账户包含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3项,企业和员工各按月工资缴纳22%,合计44%进入这个账户。如果员工在园区买房,可提取其中的36%用于还贷。公积金比例看似较高,但在高房价背景下,职工只能把公积金账户中的大部分都用于还贷。由于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在一个账户里,到退休时会发现,账户里几乎没什么养老金。园区还规定,员工退休时,账户里必须有11万元才能按月领退休金,否则要么把账户里的钱退还给职工,然后终止社保;要么自己补足11万元。在房价重压之下,只要选择用公积金还贷,大部分钱就会被榨掉,基本没有人能够在退休时还能存下11万元的最低标准。
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
未来的退休生活支出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基本生活费;普通医疗保健费用,指的是一般的门急诊费用、药费以及一些保健品、营养品的支出;大病医疗费用;休闲,旅游,爱好,其他大额支出(换房、换车、子孙婚嫁、移民、家人急用等)。
按目前的物价水平估计,不包括交际应酬等开支,小李个人基本生活费约为1 000元/月。如果现在退休,平均每年至少要在普通的医疗保健上花1000元;按现在的医疗收费情况,若要得了一个大病,至少要花10万元;退休后想要四处走走,完成自己的心愿和爱好,休闲一项上每年至少要花5000元,10年下来也要5万元;其他大额支出是最花钱的项目,一套房子不可能住一辈子,一辆车也不可能开一生,在这些项目上至少要准备20万元。
假定平均每年的通胀率为3%,那么30年后当小李退休时,物价至少是现在的2.4倍。下表为计算出的小李退休后的生活花费。
A和B是属于必须保证的刚性支出,所以在退休时,必须保证养老金能够支付此项支出。但如此低的要求,靠社保提供的养老金能做到吗?上面已经算过,小李在退休时仅能从社保中获得1222.5元/月,合14670元/年,距离最基本的养老需求(31 200元/年)还有16530元/年的缺口。即便不考虑未来20年(60岁~80岁)的通胀,其基本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6530 x 20=330600元。若再加上其他几项不确定的开支,缺口将达到117万元。
养老解决之道
要解决这么高的养老缺口就必须在退休前做好理财。养老理财应量力而行。如一味追求稳健,全部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小李必须在退休前每年投入一大笔钱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普通白领将无法承受,即使勉强支持,也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但如果为了追求高收益,全部用高风险的投资型品种来理财,不言而喻,其风险也大大超出多数人的承受范围。笔者的建议是,养老需求,必须尽早规划。着手越早,准备就会越充分,将来的保障也就会越高。就养老需求而言分两个层次:一是低层次的基本养老需求。对基本养老需求的缺口,可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来积累,使利息收入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口;另一个是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即改善型养老需求。对改善型养老需求和面对退休后不确定的养老支出,可以及早提前规划,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来满足。
建议:
鉴于现在城市商品房价太高,保障性经济适用房又不能满足工薪阶层退休职工的住房需要,现仍有不少城镇退休职工一辈子的积蓄也买不起商品房,一辈子窝居在陈旧的老小房子内。建议国家制订有关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以解决这部份人的养老住房后顾之忧。
附养老论坛:
社保养老,我们能靠的住吗?
时下,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低碳就是高房价了,大家都认识到高房价正在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还有一个高房价带来的问题没有被重视,那就是我们明天的口粮从何而来?我们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会说,我交了社保,退休后自然有退休金。那么,我们将来领到的退休金真的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搞清我们今后能从社保领取多少养老金。
养老金如何领取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此前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之后,老百姓的养老金储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基本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跟个人养老账户没有关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从个人养老账户中提取的,所以这次调整让很多人的个人养老账户少了很大一笔来源,而这笔相当于月工资3%的养老金原本是由单位为我们缴存的。
通常将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3种,这次调整对3类职工影响有所不同。
老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之前退休的职工。目前采用的仍是“老办法”,即按照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中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情况较复杂,其养老金采用过渡性办法计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很多人而言,过渡性养老金甚至是其养老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这部分中人影响也微乎其微。
对于那些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而言,其境况和新人相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所占比重很小。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减少显然也会使这部分中人未来的养老金缩水。
新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的这次调整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新人都是目前35岁以下的中青年,正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下面重点介绍新人的养老金领取方式。
了解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现行政策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工资的8%)+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很明显,现行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工资的3%)减去了,而利息部分目前在实际中还未看到。
缴费比例 分为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即进入个人账户,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为300%)的8%缴纳。单位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政策调整前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现行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金账户空账问题。
养老金账户空账 1997年之前,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都是由企业或国家来负责,1997年前退休的人员以及1997年前已经工作的人员,他们1997年前的个人账户并没有任何积累,是一个空账户。而目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中,全部是1997前退休的或是1997年前参加工作退休的。社保为他们支付的退休金从何而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缺口,即所谓的养老金账户的空账问题。
新人养老金领取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数/100),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缴费工资累计额的8%/(平均预期寿命一退休年龄)×12月。
小李在苏州市区工作,2009年时30岁,按计划60岁退休,缴费15年,他在未来15年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5000元。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苏州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为36090元,平均每月3007元,假设未来30年苏州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那么30年后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7300元。假设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可计算得出他领取的养老金为:(7300+5000),2×(15/100)+5000×12×15×8%/[(80-60)×12]=1222.5元。
再来看看高房价如何挤占了我们未来的养老金。如果小李在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成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的社保政策与其他地方不同)工作,从他的社保就能很明显的看出这种危害了。园区社保政策规定,一个公积金账户包含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3项,企业和员工各按月工资缴纳22%,合计44%进入这个账户。如果员工在园区买房,可提取其中的36%用于还贷。公积金比例看似较高,但在高房价背景下,职工只能把公积金账户中的大部分都用于还贷。由于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在一个账户里,到退休时会发现,账户里几乎没什么养老金。园区还规定,员工退休时,账户里必须有11万元才能按月领退休金,否则要么把账户里的钱退还给职工,然后终止社保;要么自己补足11万元。在房价重压之下,只要选择用公积金还贷,大部分钱就会被榨掉,基本没有人能够在退休时还能存下11万元的最低标准。
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
未来的退休生活支出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基本生活费;普通医疗保健费用,指的是一般的门急诊费用、药费以及一些保健品、营养品的支出;大病医疗费用;休闲,旅游,爱好,其他大额支出(换房、换车、子孙婚嫁、移民、家人急用等)。
按目前的物价水平估计,不包括交际应酬等开支,小李个人基本生活费约为1 000元/月。如果现在退休,平均每年至少要在普通的医疗保健上花1000元;按现在的医疗收费情况,若要得了一个大病,至少要花10万元;退休后想要四处走走,完成自己的心愿和爱好,休闲一项上每年至少要花5000元,10年下来也要5万元;其他大额支出是最花钱的项目,一套房子不可能住一辈子,一辆车也不可能开一生,在这些项目上至少要准备20万元。
假定平均每年的通胀率为3%,那么30年后当小李退休时,物价至少是现在的2.4倍。下表为计算出的小李退休后的生活花费。
A和B是属于必须保证的刚性支出,所以在退休时,必须保证养老金能够支付此项支出。但如此低的要求,靠社保提供的养老金能做到吗?上面已经算过,小李在退休时仅能从社保中获得1222.5元/月,合14670元/年,距离最基本的养老需求(31 200元/年)还有16530元/年的缺口。即便不考虑未来20年(60岁~80岁)的通胀,其基本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6530 x 20=330600元。若再加上其他几项不确定的开支,缺口将达到117万元。
养老解决之道
要解决这么高的养老缺口就必须在退休前做好理财。养老理财应量力而行。如一味追求稳健,全部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小李必须在退休前每年投入一大笔钱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普通白领将无法承受,即使勉强支持,也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但如果为了追求高收益,全部用高风险的投资型品种来理财,不言而喻,其风险也大大超出多数人的承受范围。笔者的建议是,养老需求,必须尽早规划。着手越早,准备就会越充分,将来的保障也就会越高。就养老需求而言分两个层次:一是低层次的基本养老需求。对基本养老需求的缺口,可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来积累,使利息收入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口;另一个是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即改善型养老需求。对改善型养老需求和面对退休后不确定的养老支出,可以及早提前规划,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来满足。
建议: 建议国家制订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
鉴于现在城市商品房价太高,保障性经济适用房又不能满足工薪阶层退休职工的住房需要,现仍有不少城镇退休职工一辈子的积蓄也买不起商品房,一辈子窝居在陈旧的老小房子内。建议国家制订有关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以解决这部份人的养老住房后顾之忧
附养老论坛:
社保养老,我们能靠的住吗?
时下,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低碳就是高房价了,大家都认识到高房价正在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还有一个高房价带来的问题没有被重视,那就是我们明天的口粮从何而来?我们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会说,我交了社保,退休后自然有退休金。那么,我们将来领到的退休金真的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搞清我们今后能从社保领取多少养老金。
养老金如何领取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此前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之后,老百姓的养老金储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基本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跟个人养老账户没有关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从个人养老账户中提取的,所以这次调整让很多人的个人养老账户少了很大一笔来源,而这笔相当于月工资3%的养老金原本是由单位为我们缴存的。
通常将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3种,这次调整对3类职工影响有所不同。
老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之前退休的职工。目前采用的仍是“老办法”,即按照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中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情况较复杂,其养老金采用过渡性办法计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很多人而言,过渡性养老金甚至是其养老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调整对于这部分中人影响也微乎其微。
对于那些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而言,其境况和新人相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所占比重很小。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减少显然也会使这部分中人未来的养老金缩水。
新人:指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的这次调整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新人都是目前35岁以下的中青年,正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下面重点介绍新人的养老金领取方式。
了解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现行政策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工资的8%)+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很明显,现行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工资的3%)减去了,而利息部分目前在实际中还未看到。
缴费比例 分为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即进入个人账户,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为300%)的8%缴纳。单位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政策调整前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现行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金账户空账问题。
养老金账户空账 1997年之前,中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都是由企业或国家来负责,1997年前退休的人员以及1997年前已经工作的人员,他们1997年前的个人账户并没有任何积累,是一个空账户。而目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中,全部是1997前退休的或是1997年前参加工作退休的。社保为他们支付的退休金从何而来,这就形成了一个缺口,即所谓的养老金账户的空账问题。
新人养老金领取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数/100),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缴费工资累计额的8%/(平均预期寿命一退休年龄)×12月。
小李在苏州市区工作,2009年时30岁,按计划60岁退休,缴费15年,他在未来15年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5000元。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苏州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为36090元,平均每月3007元,假设未来30年苏州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那么30年后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7300元。假设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可计算得出他领取的养老金为:(7300+5000),2×(15/100)+5000×12×15×8%/[(80-60)×12]=1222.5元。
再来看看高房价如何挤占了我们未来的养老金。如果小李在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成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的社保政策与其他地方不同)工作,从他的社保就能很明显的看出这种危害了。园区社保政策规定,一个公积金账户包含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3项,企业和员工各按月工资缴纳22%,合计44%进入这个账户。如果员工在园区买房,可提取其中的36%用于还贷。公积金比例看似较高,但在高房价背景下,职工只能把公积金账户中的大部分都用于还贷。由于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在一个账户里,到退休时会发现,账户里几乎没什么养老金。园区还规定,员工退休时,账户里必须有11万元才能按月领退休金,否则要么把账户里的钱退还给职工,然后终止社保;要么自己补足11万元。在房价重压之下,只要选择用公积金还贷,大部分钱就会被榨掉,基本没有人能够在退休时还能存下11万元的最低标准。
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
未来的退休生活支出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基本生活费;普通医疗保健费用,指的是一般的门急诊费用、药费以及一些保健品、营养品的支出;大病医疗费用;休闲,旅游,爱好,其他大额支出(换房、换车、子孙婚嫁、移民、家人急用等)。
按目前的物价水平估计,不包括交际应酬等开支,小李个人基本生活费约为1 000元/月。如果现在退休,平均每年至少要在普通的医疗保健上花1000元;按现在的医疗收费情况,若要得了一个大病,至少要花10万元;退休后想要四处走走,完成自己的心愿和爱好,休闲一项上每年至少要花5000元,10年下来也要5万元;其他大额支出是最花钱的项目,一套房子不可能住一辈子,一辆车也不可能开一生,在这些项目上至少要准备20万元。
假定平均每年的通胀率为3%,那么30年后当小李退休时,物价至少是现在的2.4倍。下表为计算出的小李退休后的生活花费。
A和B是属于必须保证的刚性支出,所以在退休时,必须保证养老金能够支付此项支出。但如此低的要求,靠社保提供的养老金能做到吗?上面已经算过,小李在退休时仅能从社保中获得1222.5元/月,合14670元/年,距离最基本的养老需求(31 200元/年)还有16530元/年的缺口。即便不考虑未来20年(60岁~80岁)的通胀,其基本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6530 x 20=330600元。若再加上其他几项不确定的开支,缺口将达到117万元。
养老解决之道
要解决这么高的养老缺口就必须在退休前做好理财。养老理财应量力而行。如一味追求稳健,全部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小李必须在退休前每年投入一大笔钱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普通白领将无法承受,即使勉强支持,也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但如果为了追求高收益,全部用高风险的投资型品种来理财,不言而喻,其风险也大大超出多数人的承受范围。笔者的建议是,养老需求,必须尽早规划。着手越早,准备就会越充分,将来的保障也就会越高。就养老需求而言分两个层次:一是低层次的基本养老需求。对基本养老需求的缺口,可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来积累,使利息收入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口;另一个是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即改善型养老需求。对改善型养老需求和面对退休后不确定的养老支出,可以及早提前规划,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来满足。
270
205
8
分享到:
已有8人联署签名
h易生
老刘56
GUANDONGREN
Xqj790402
lkj369
【
查看全部
】
谢谢,您是本文第 3497 位阅读者,共 2 个跟贴
【
投诉
】
太阳007的更多建议:
建议10341号:建议国家制订允许城镇退休职工回原籍地养老建房优待政策
第2楼
有远见和智慧
[ 60.15.245 ]
发表时间: 2011-08-25 10:19:06
[ 点评 ]
[ 投诉 ]
第3楼
非常赞同
[ 老刘56 ]
发表时间: 2013-02-13 21:27:57
[ 点评 ]
[ 投诉 ]
首页
上页
下页
页号:1/
1
页
标题:
-- 选择表情 --
大笑
微笑
郁闷
惊叹
愤怒
邪恶
呆立
无语
摆帅
陶醉
注意
疑问
生气
快乐
害羞
悲伤
思索
眨眼
正文区
post.contentText
- 字体 -
宋体
楷体
- 字号 -
大
中
小
- 颜色 -
红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紫色
黑色
保存内容(若提交失败,标题、内容不丢失)
预览
提交格式:
保持当前的换行状况
自动换行
回复通知:
不通知
通过论坛消息
通过注册邮件
在参加强国社区E政广场之前,请您务必仔细阅读并同意
相关条款
。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自觉遵守
《社区管理条例》
;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法律责任;
· 版主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论坛中的他认为按照法律和管理规定应该保留或删除的内容;
· 您在社区发表的作品,社区有权在网站内免费转载或引用。
发微博
最新联署签名建议
联署人数最多建议
跟帖最多建议
支持率最高建议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9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